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修繕設計
分類: 新聞動態
發布時間:2023-02-21 14:54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公開機構,舊址位于上海市成都北路899號(原北成都路19號C),舊址始建于1910年前后,是一幢沿街的一樓一底磚木結構坐西朝東沿街二層樓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筑。1959年5月,經市人民委員會批準,該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9月,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區總工會、區文化局等集資修復并對外開放。
1993年,由于成都路高架工程建設,舊址陳列館被拆除,新館遷至其西側相鄰的成都北路893弄3~7號。1999年9月29日重建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對社會開放,同年被上海市總工會命名為“上海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本次陳列館修繕為更好利用歷史建筑并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迎接黨誕生100周年。
歷史沿革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凝練出在黨史領域具有典型性意義的“十個第一”:
這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總機關;
這里領導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個工人運動——上海英美煙草廠工人罷工;
這里創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個工會組織——上海英美煙草工會;
這里創辦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份工人刊物——《勞動周刊》;
這里領銜發起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推動形成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
這里發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勞動立法運動;
這里出現第一位為中國工人運動坐牢的共產黨員——李啟漢;
這里第一次建立領導工人運動的分支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五大分部和天津支部;
這里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家工人學校:上海第一工人補習學校。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位置圖 第一次勞動大會宣言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她的第一個決議——《關于當前實際工作》,將“成立產業工會”、“提高工人的覺悟”定為中國共產黨當時的基本任務。此時的上海,英美煙廠8000余人正在舉行罷工。當時,勞動組合書記部正在籌備中,黨立即派李啟漢參加領導罷工。在罷工得到勝利的第二天,即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創建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這是中共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公開機構。主任是張特立(張國燾)。干事為李啟漢、李震瀛等。為此,在《共產黨》月刊上發表了成立宣言:“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是一個要把各個勞動組合都聯合起來的總機關,它的事業是要發達勞動組合,向勞動者宣傳組合之必要,要聯合或改組已成立的勞動團體,使勞動者有階級的自覺。"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之后,辦事機關設在上海北成都路十九號(今成都北路899號)的一幢兩層樓石庫門房子內,對外公開掛牌亮相。另外在北成都路的一個里弄內租了兩間房子,作為李啟漢和李震瀛的住房。書記部下設北京、武漢、湖南、廣州、濟南等分部,分部首任主任有:鄧中夏、羅章龍、包惠僧、毛澤東、譚平山、王盡美等。
為弘揚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誕生70周年前夕,中共靜安區委決定在舊址內建陳列館,得到全國總工會和市委黨史研究室的支持,1992年9月28日建成開放。因成都路高架工程需要,1999年在成都北路893弄7號易地重建新館,9月29日重新對外開放。
建筑風格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始建于上世紀10年代,至今已過百年。1993年,舊址陳列館被拆除,新館遷至其西側相鄰的成都北路893弄3~7號時,對3-7號進行了大修,部分建筑風貌改動,1999年9月29日重建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對社會開放。在2005年又進行了局部修繕,建筑現狀存在一定的老化和損壞。
本次修繕對陳列館陳列內容進行調整,同時將9-11號并入陳列館,擴大陳列館規模,更好利用歷史建筑并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以迎接黨誕生100周年。
房屋建筑平面呈矩形,采用單開間單元和二開間一廂房鑲拼建造的,房屋共分為五個單元,其中南側邊單元平面布局為為二開間一廂房,其余四單元為單開間單元,房屋主入口設置在房屋東側,單開間單元進門后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為客堂,客堂后為樓梯間,再往后為灶間和后天井,底層灶間上面為“亭子間”,再往上為曬臺。二開間一廂房單元天井北側開間平面布局與單開間平面布置相同,南側開間主要作為廂房使用。
房屋外立面采用青紅磚砌筑、石灰勾縫的清水墻面,紅磚磚砌拱劵,巴洛克式觀音兜山墻。東立面面前天井圍墻高度與二層窗盤平齊,上部為紅磚磚砌壓頂,下部為磚砌勒腳,勒腳采用水泥砂漿粉刷,石庫門門框采用磚砌,外粉水刷石面層,門頭采用三角形旋渦式花紋裝飾。西立面磚砌+水泥粉刷勒腳以上及曬臺欄桿墻以下部分墻與其他各立面相同,曬臺靠天井面采用預制花式鋼筋混凝土欄桿,其余各面采用實砌磚墻。曬臺落水沿挑出墻面的鋼筋混凝土明溝流入落水管后排放。每個單元灶間在墻角二米高度處向后弄凸出一條磚砌煙囪,煙囪與曬臺欄桿高平齊。
修繕工程
修繕設計重點:
1)清水墻面的修復。原有清水磚墻風化、破損較為嚴重,在1999年修繕時改做水泥砂漿假清水墻面。經考證清水墻原嵌縫為元寶縫,本次去除假清水墻面層,恢復原有清水墻面風貌和元寶縫。
2)石庫門頭在1999年修繕時,采用GRC水泥仿制品,現采用傳統工藝進行修復。
清水墻修繕前后對比
石庫門頭修繕前后對比
3)屋面修繕。屋面小青瓦老化、碎裂、滲漏水嚴重,望磚已改為木屋面板。經考證后,恢復望磚,對屋面老化、碎裂的小青瓦,為使瓦片風格、形制保持一致,采用同時代的老瓦片進行翻修,增加屋面防水層。
4)木立帖柱下石鼓磴恢復。石鼓磴主要起隔潮作用,地面經多次歷史變革,石鼓磴已深埋地面下。修繕后恢復了石鼓磴的原有功能,同時在地面和墻體設置防潮層,對底層潮濕起到了很好的防潮效果。
陳列館內景
項目信息
建筑地址:成都北路893弄1~11號
建筑名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
建造年代:上世紀二十年代
建筑風格:早期石庫門里弄建筑
建筑層數:2層
結構形式:磚木結構
建筑面積:437m2
保護級別:成都北路893弄1~11號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單位:上海市靜安區文物史料館
竣工時間:2019年

聯系我們
通訊地址:.上海市普陀區大渡河路658號8號樓
郵編: 200062
總機: 021-52809730. 52809880-8032
總機分機: 8000
直線: 021-52809730
傳真: 021-5280973
郵箱: sfj@sfsjy.com
版權所有 ? 2023 上海市房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